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會呼吸的器皿——記世界甕器文化博覽會




為重新發掘甕器這一民族文化財產的價值,在韓國蔚山的傳統甕器村�舉辦了世界甕器文化博覽會。本次博覽會不僅賦予傳統甕器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以新意,還可以看到製造過程和名匠的示範,一起來看看吧。

自古以來,韓國人就喜歡用甕器來儲存泡菜、大醬、醬油、醬菜等發酵食品。甕器在製作過程中所形成的細小氣孔,不僅能避雨,還能使空氣流通。這就使�面盛放的食品不易腐爛,從而慢慢發酵。

李承姬大醬制做能手:「如果把大醬裝在塑料袋�,氣味排不出去,還無法產生嗜氧菌。泡菜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碳酸氣體,如果排不出去也會有苦味兒。要貯藏這些,最合適的容器就是甕器。」

在韓國最大的甕器製造及流通產地外古山甕器村舉辦的第一屆甕器文化博覽會,使這�聞名全國。

全忠烈蔚山廣域市副市長:「甕器與基本的陶瓷器皿概念不同,從燒製用的土、製作工序、器皿的生命和特徵都完全不同。甕器作為會呼吸的器皿,有很小的洞,所以發酵食物必須得用它來貯存。雖然一直把甕器和陶瓷混同在一起,但希望以後能給甕器定立新的概念。」

博覽會現場設有傳統甕器和世界甕器等多種多樣的看點,還有甕器製作過程,以及使用甕器存放的食品的製作過程。

金預智小學四年級學生:「到這兒來,能拿土玩兒,還能看到很多有關甕器的內容,感覺很好。」

Justin Wilson老師:「到這�來,我對韓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我聽到,要根據泡菜種類或作料的不同,把甕器埋進土�貯存。」

Yuri Foreman老師:「非常有意思,我以前沒做過泡菜。」

很久以來,與韓國人一起歷經過酸甜苦辣的傳統甕器,在電冰箱和塑料袋出現後一度被人們遺忘。但隨著健康觀念改變,生產量又開始慢慢增加。

祖輩們智慧的火花在外古山甕器村再次綻放,希望它的熱力能在後代中持續升溫。

新唐人記者駱景林韓國蔚山報導。




其他推薦:
《神韻》2010全球巡迴演出
視頻百科 拓展您的視野!
高智晟女兒致信奧巴馬求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