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禁聞】三峽大壩能抵擋幾年不遇的洪水?




中國長江流域在6月中旬,出現自1954年以來,第一次全流域特大水災,沿岸18個省市都受到影響。多年來備受爭議的三峽大壩是否起到預期的抗洪效果,各地水庫出現許多危急險情,這些問題再度成為輿論的焦點。

最近,有網友整理中共官方媒體歷年來對於長江三峽防洪的相關報導。
2003年6月1號,新華社發出題為《三峽大壩固若金湯,可以抵擋萬年一遇洪水》的稿件。
2007年5月8號,新華社稿件,標題為《三峽大壩 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2008年10月21號,新華網稿件《三峽大壩可抵禦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根據中國長江三峽公司的網站信息顯示,三峽大壩正常蓄水位175米時,庫容水量有221.5億立方米,防洪效益及其連帶的環境效益十分顯著。對長江中下游地區有主要防洪作用。然而,這個月20號,《央視》網站發表文章說,「三峽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託在大壩上。」

中國科學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員蔣高明,在《新京報》發表文章,針對長江流域發生的水災現象進行分析:

第一、長江中上游植被遭破壞,從根本上動搖山體植被攔蓄功能。雲南砍伐熱帶森林種植橡膠、轉基因桉樹,湖北一帶放火燒山,種植紙漿林。經濟效益有了,水的涵養功能卻消失了。

第二、將奔騰的河流攔腰截斷,建大小發電站,擋住了洪水的去路。中國建造大型水壩2.2萬個,佔全世界大型水壩總數的45%。從旱澇發生頻次增加來看,人類無休止的「改河建庫」,可能是導致長江流域水災和旱災的「人禍」重要原因。

第三、圍湖造田,大面積濕地消失,蓄洪能力降低。湖北素稱「千湖之省」,天然濕地變成陸地後,洪水沒地方去,只好襲擊城市和農村。

第四、拉直海岸線,填海造田,將近海濕地填為平地。即使到了長江入海口,人們對自然的改造過程也沒有停止,甚至變本加厲。

今年3月,中國西南五省市發生一場百年大旱,造成2千萬人飲水困難,耕地受旱面積達645萬公頃。

今年7月,長江委水文部門預報,三峽水庫洪峰最高將達到每秒7萬立方米,是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蔣高明表示,如果在短短幾十年內,發生的十幾次自然災害都是「百年一遇」,那麼,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就難逃其責。

新唐人記者黃容綜合報導。




其他推薦:
《神韻》2010全球巡迴演出
退出共產黨(首頁) QUIT CCP
您瞭解北京萬人上訪的真相嗎

沒有留言: